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安徽省“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各级政务部门政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政务部门提升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成绩和形势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电子政务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提升党的行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手段。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基本满足现阶段全省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徽省级节点已经建成,实现安徽政务外网与国家政务外网主干网的连接;相关业务单位应用系统已实现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联网通信和正常运行;建成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公共接口和基础数据库系统;完成省政务外网平台升级改造和十六个市级节点设备安装与联网运行。
二是全省政府网站体系建设日臻完善,网上服务质量稳步提高。省市县三级共计170多家政府网站全部开通,政府网站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办、国信办组织的全国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安徽省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七年荣获全国优秀政府网站前十名的好成绩。
三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卓有成效。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安徽省采取“统一组织、统一软件、统一编码”三统一的模式,大力推进各市、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成了目录规范、编码统一、分级管理、信息共享、易于监测的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体系。根据省政府要求,初步建成以发布最新科研成果、重大招商项目和就业劳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平台。
四是基础数据库建设和“金字工程”取得阶段性成绩。全省人口、自然资源、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资源基本完善,法人数据库建设正式启动。以“金财”、“金税”、“金关”、“金水”、“金审”等为代表的“金字工程”全面完成一期建设,转入深化应用阶段,部分工程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五是网络安全建设工作正式启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监管体制初步形成,工作机制全面建立,有力保障了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期政府信息系统及重要网络的正常运行,电子认证证书得到广泛推广,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工作有序推进,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总体上看,安徽省电子政务建设正在向全面深化应用阶段加速发展,表现在:一是由分散的基础要素建设向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指导下的体系建设转变;二是由注重形式建设向注重实现网上为民服务功能建设转变;三是由仅仅实现信息发布向党政部门综合实现自身业务处理内容转变;四是信息资源由部门所有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转变;五是由少数职业工作者推动的电子政务建设向党政部门提高行政能力建设的方向转变;六是从缺乏标准制度到逐步建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相互配套的制度转变;七是由部门内部自主管理向拓宽民意渠道的“网络问证”方向转变。
全省电子政务建设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有些建设矛盾还比较突出。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矛盾依然明显;二是信息资源共享水平较差,各部门业务系统独立、业务数据封闭,部门重复采集数据,数据利用率低;三是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较乱,管理力量不够强,技术人员缺乏且分散;四是不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和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防护能力不足。
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需求为导向、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建立科学管理模式,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政务公开水平与行政效率的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建设按照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根据总体规划要求,有序推进,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效投入。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hnsourcing",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编辑:李婉玲